本文有380个文字,大小约为2KB,预计阅读时间1分钟请您阅读。
纵观集中供地之后土地市场的走势,热度一路走低,底价成交、流拍层出不穷,即便是2023年以来,在优质地块的推动下,部分城市热度回升,封顶摇号比例大幅增加,但仍是呈现局部火热、整体偏冷的格局。这与过去三年(2019-2021年上半年)高价地频出形成鲜明对比,彼时企业仍在不断扩张,尤其是在首轮集中供地中民企、央国企都大肆在核心城市挣抢土地,产生不少高溢价、高价地,其中不乏今天已经爆雷的企业。
时至今日,这些“高价地”情况如何,关系到企业业绩增长甚至是部分企业资产出售的情况。一方面这些地块是企业销售的重中之重,另一方面也是能够“断臂求生”的出路之一。
PART.01
2019-2021上半年“高价地”频出
长三角占一半
2019年-2021年上半年,商品房销售数据持续上行、房企持续以“高周转、高杠杆”作为主要运营方式,追求高速扩张。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,土地市场同期也十分高热,多家房企积极拿地,高溢价拿地之下“地王”频出。
一、近三年拍出近400幅“高价地”,64%集中在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
2019-2021年上半年,受制于政策打压以及市场走弱,房企投资总量虽逐年下滑,但企业在局部热点城市整体保持积极、踊跃的纳储意愿,而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基本维持在0.35左右,显著高于2021年下半年、2022年。
这段期间内,全国土地成交楼板价则基本保持上行走势,且溢价率维持近5年均值之上,部分市场较热的城市的单价、总价地王频繁被刷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