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有623个文字,大小约为3KB,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请您阅读。
调研全市外贸外资外经工作、专题研究大物流体系建设规划、召开全市投资和重点项目调度会……连日来,合肥市对当前工作进行复盘总结,对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梳理,对各项任务进行跟踪落实。
合肥市围绕省委“五大”要求,推动“六破六立”,强化产业思维,强化改革突破,强化开放合作,强化能力提升,强化责任落实,在新征程上“再次创业、再创奇迹”。
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。合肥市委专门出台措施,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,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强化“战新委—战新办—产业链专班—重点县区”工作体系,完善“市级—省级—国家级”梯次培育机制,并通过深入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,引导各县(市)区、开发区打造差异化、特色化优势产业,靶向招引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和关键核心配套项目,建设具有完整性、先进性、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在抓项目、促投资、拼经济上,“三高一稳”是今年合肥市总体呈现的特点,即重点项目质量高、统计数据质量高、固投总量在全省占比提高、制造业投资保持稳定。有成绩,更有挑战。合肥市直面难题,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以改革争取发展空间,以创新迎接发展机遇,通过“三个专班”机制等,强化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,努力以更多管用的新招实招硬招,让更多好项目、大项目提速落地,推动全年投资企稳回升。
科技创新是合肥的城市“名片”。在“科技即产业”的理念引领下,合肥系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招商,推进前沿科技成果“沿途下蛋”,加快“三新”产品推广应用;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鼓励企业组建各类研发平台,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型中小企业扩量提质增效,以科技创新赋能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。
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和第十四届中国(合肥)国际园林博览会、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等盛会盛事即将举行。合肥市全面动员,推动以展促产、以会促招。近年来,在会展经济、首店经济、直播经济等新经济业态的带动下,合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0亿元,进出口总额突破3600亿元,“国字号”开放平台接连获批。合肥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,今年1月至7月,该市出口总额突破千亿元、创历史新高,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近45%。
当前,合肥市上下正通过大学习、大讨论、大调研等方式,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做好下半年各项重点工作,奋力走在前列,在“七个强省”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。(丰静)